10月13日,中欧绿色治理智库合作项目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加强智库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欧绿色发展。双方交流分享了中欧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减碳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并对深化合作提出展望,共同探索更多绿色治理与公正转型的新路径。来自中国和欧盟多个国家知名智库机构的资深专家出席研讨会。
部综合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自然资源部门在履行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职责、推进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成效。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介绍了近年来聚焦服务支撑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绿色治理和安全韧性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开展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实施情况评估,为生态环境法典、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矿山生态修复条例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推动智库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方案等。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专家从规划引领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具备“弹性思维”,引领城市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应”转变。部国土整治中心专家建议双方就系统转型、气候适应、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等共同关心的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技术交流,在国土整治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领域,探索开展试点示范项目。中方专家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低碳规划实践。
欧盟专家分享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经验和创新路径。“德国观察”组织董事会副主席阿图尔·伦格·梅茨格表示,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应该以史为鉴构建起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机制,并强调愿意在土地利用、碳排放等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丹麦绿色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哈斯福斯介绍了丹麦的“绿色三方协议”,通过农业碳税和自愿土地退耕,减少碳排放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旨在提高农业效率并确保食物安全。德国智库Agora交通转型研究所执行董事克里斯蒂安·霍奇菲尔德则赞扬中国在电动出行领域的领先地位,呼吁中欧加强供应链合作。
据悉,在中欧绿色伙伴关系深化的大背景下,部咨询研究中心牵头联合部国土整治中心、部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发起申报了中欧绿色治理智库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加强智库间的对话与合作,搭建开放交流平台,积极为中欧绿色治理提供合作议题和解决方案。项目自2024年启动,双方已完成5次交流互访,编制了《中英自然资源术语词汇对照表》,建立了中欧绿色治理专家库。(记者 杨旋 通讯员 荣冬梅)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附件下载: